小学阶段
一至四年级:
这4年是从幼儿园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慢慢转化为以“学”为主的过程,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都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但由于其年龄的特征,对此感受不大,尤其是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在这四年中是一个对学生综合习惯培养的一个最佳时机(比如说心智的培养、智力开发等)。
五至六年级:
属于学生心理的少年阶段,在各方面处于半成熟期,对许多事情的好奇心。同时集中力、记忆力也不断提高,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认知度的最好时机。
初中阶段
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在生理上处于青春期的第二个发展飞跃期会出现自我意识的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的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和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初一:
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力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记忆力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在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变化。
初二:
初二是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学习成绩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初二年级没有刚入学时的天真,也没有初三年级的紧张,是青春期特征表现明显的一段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在此期间学生的成人感增强,想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的约束。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明显,情绪起伏较大。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寓于解脱,尤其是互诉衷肠。
初三:
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尤其是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但中考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大于高考。在学习压力外, 中考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加之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会焦躁不安、失落和有挫败感。
高中阶段
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对自己的评价也日趋成熟与理性,并产生了较强的自尊心。确立自我价值观。
高一:
从思维水平上看已经从经验型转变成理论型,学习能力已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由于其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在其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我已是大人的萌芽思想”在各方面都想脱离父母,来证明我是可以的。其实在学习上就能反映出来,高一和初三其实一样是个分水岭,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开始感到学习的压力和急迫感,开始奋发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了,高考还遥不可及,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高二:
对事物的思维水平已经进入了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但这个时期又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期,高一的学生对学校有新鲜感,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从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会给予高度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高考,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度就会更高了。相对来看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关注就会较少,尤其有些家长总感觉孩子大了又很省心,分数还行就不用管了,使这个阶段的学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更强了。很多孩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和父母出现危机的,由于无法和信任的人沟通,只有寻求伙伴的理解和异性的理解,导致早恋的高发期。轻者分数排名下降,重者心理会造成无法磨灭的阴影,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高三:
高三年级学生思考问题已经从抽象逻辑思维转向辩证逻辑思维。对事物的处理有相对起来更成熟的看法和应对的办法。这个年级的学生要将中学以来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大汇总,从而编织成一个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系统,所导致的就是课业负担相当繁重。另外,由于高考制度的选拔性和近几年参加高考人数的逐年递增,导致同学之间竞争气氛加剧,加之家长、老师、亲友的殷切期望给学生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在重压之下部分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容易精神状态涣散,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滋生内疚感甚至导致自卑,甚至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