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全国志愿填报分为:考前报,考后估分报,考后出分报。考后出分报又可分为知排名和不知排名俩种。
考生定位的三种方法:
我们知道,给自己定位好了,是填报志愿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考生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给自己定位:
1.分数法:
对于初次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常常利用平时成绩去判断考生的高考实力。因为考生最后的实力是体现在考生的分数上。但是,由于不同考试的难度不一样,用分数去表述一个考生的实力是不正确的。比如,一摸考550,高考考600分,并不能说明考生是否考好了。
2.分差法:
为了纠正由于考题难易导致分数高低不同而引起对考生定位的错误判断,分差的概念被引入。要了解分差,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批次,什么是批次线,这俩个概念在批次设置中都已经讲述。分差有两个概念,考生的分差和高校录取分差。这里我们只讲考生的分差。
考生分线差是:
考前报:考生的模考成绩和学校提供的批次线的差值
考后估分报:考生的预估分和学校提供的批次线的差值
考后出分报:考生的考分与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考生分数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在招生人数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2008年北京一本),或报考人数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地震后,四川分成俩部分考试),分差的问题就显然易见了。因此,分差也是不应该推荐的方法。但是,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分差就成为首选的方法。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人采用分差来做志愿填报。
3.排名法:
排名有俩个概念,考生的排名和高校录取排名。考生的排名是指考生在一个省高考成绩对应的排名,高校录取排名是指高校录取的分数最低(也就是批次线对应的分数)学生当年的排名。
由于排名不受考试难易,不受招生计划,不受报考人数变化的影响,因此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由于各省提供的数据都是按照分数给出的,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考生必须用大量的时间把分数折算成排名。这样的工作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考后知分知排名的地区,如果没有意外(比如四川,甘肃地震后分成延考区和非延考区),考生在这个地区的排名是知道的,并且排名是准确的。
对于考后知分不知排名的地区,得到排名的方法和考后估分的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