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历次“全国重点大学”的划分

院校介绍 院校资讯

在广为人知的“211、985”工程之前,国内首先推行的是全国重点大学,并在很长一段时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但时过境迁,目前国内关于这一段教育界的历史能够说清楚的已经很少,网上曾有关于重点大学的各种版本,但其中谬误甚多。在写作这一部分时,笔者查阅了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1982-1984)以及众多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论文,整理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名单。

那么,在双一流已经推出,211、985工程已经废止的今天,研究这段历史还有什么意义。笔者以为,还是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一、每一次大学阶层的划分,从最初的全国重点大学,到211、985,到现在的双一流,都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权衡,所以从这个名单并不能完全看出学校的实力和影响。

综合高校的历史发展情况,更有助于综合权衡一个学校的实力。例如,浙江大学近十几年来发展势头一直迅猛,经常也有人争论说复旦、上交和浙大谁是第三,但综合历次高校阶层的划分,至少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上来看,其实三家学校还是有差别的。

二、通过高校历史的变迁,特别是其中国家重视程度的变迁,可以从中看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高校发展的影响,可以自己对未来的趋势有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历次重点大学的确定中,一直到1995年开始211工程之前,国家对于军事院校的重视程度都是很高的,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历次重点高校中,几乎都是首批进入。

但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由于从思潮上开始转向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因此而迅速崛起。

可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国防工业,所以高校的格局与最初确定211、985高校时,又是有所变化的,因此北航、北理工这些学校近年来又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三、每一次高校层次的划分,总是“几家欢乐几家忧”,而且总是会有一些实力很强的学校,种种原因不能进入名单,而综合多次评选的名单,更有助于我们发现这些被遗落的明珠。

对此,我们能列出很长的一个名单,例如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很有实力的学校,在历次名单中都没有出现,例如华东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关于高校的发展,社会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说法,其中也不乏很多误导的说法,通过高校的历史,可以廓清一些迷雾。

例如,以我的母校东南大学而言,很多人总是说其进入90年代以后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而在此之前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很多人怀念南京工学院的时代。但从历次阶层的划分来看,其实其受重视的程度,在国内的地位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反而是近十年来,由于其王牌的专业,如建筑、土木、交通、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都是经济前景比较好的专业,加上地处江苏这样经济比较好的地区,因此口碑较我上大学时候,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一、1954年6所全国重点大学

第一次提出全国重点大学是在1954年,在当年12月5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指定了6所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一次确定的6所学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专业特征,这与当年国内的形势直接相关,所以学校的确定不是按照实力,而是按照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确定的。

二、1959年-1964年68所重点大学

第二次推行全国重点大学是在1959年,一直持续到1964年10月24日,先后共有64所高校进入这个名单。

其中,1959年3月22日,中央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16所学校试招研究生,也即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随后,又发文增加4所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第四军医大学(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再次发文《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在原有的20所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4所高校,共计64所高校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名单,并且第一次对大学进行了分类,名单如下(其中加☆为原有重点大学):

1、综合大学13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

2、工科院校32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铁道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学院(今北京化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3、师范院校2所:☆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4、农林院校3所:☆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95年并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

5、医学院5所:☆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并入中山大学)。

6、外语院校1所: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

7、 政法、财经学院3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艺术院校1所:中央音乐学院

9、体育院校1所:北京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

10、军委所属院校3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第四军医大学(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2年12月11日,国务院通知厦门大学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由于学校接到通知很晚,年底部分师生已经离校,没有宣布,习惯上仍称1963年全国重点。

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再次发通知,增加3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

1964年10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和农林办公室的建议,增加1所: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

至此,第二轮全国重点大学68所学校全部确定,如果考虑1954年全国重点大学的6所学校范围极小,而且具有非常特定的时代背景,那么1959年以来开始的重点大学划定,实际上是建国后第一次系统的确定重点建设大学。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一轮重点大学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来的国内高校层次。

在1970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先后被撤销,所以重点院校剩余了64所。

三、1978-1981年全国重点大学

“文革”10年,中国的教育受到严重冲击,高考停止,大量学校在此期间甚至取消或者停办,即便是存在的,也都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1964年之后,再次提起重点大学的重新划定,是在14年后。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在报告中说明,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原为64所,本次考虑到有些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委积极办好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和一些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全国高等学校的数量适当增加,第一批拟定为88所,约占高等学校综述405所的20%。

1、综合大学:北京大学(及分校)、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2、理工科院校:清华大学(及分校)、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化工学院(1970年华南工学院拆分广东工学院与广东化工学院,1978年7月重新合并)、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及分院)(今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工程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今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大学,2000年并入重庆大学)、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河北电力学院(今华北电力大学)、华东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今北京化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今东北石油大学)、四川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阜新煤矿学院(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燕山大学)、湖南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合并为江苏大学)、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今陕西科技大学)、湖北建筑工业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长春科技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1995年并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气象学院(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测绘学院(2001年并入武汉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3、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4、农林院校:华北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云南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今江西农业大学)、大寨农学院(今山西农业大学)。

5、医药院校: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并入中山大学)、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

6、外国院校: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

7、政法财经院校: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艺术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9、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

10、民族院校: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

以上共计88所院校,其中粗体标出的是1978年新增的28所院校,其余60所为原全国重点学校60所。

此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四川矿业学院改名中国矿业学院,大寨农学院改名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改名江西农业大学,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改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上海化工学院、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恢复原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名称。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恢复了中国人民大学,并仍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9月,中央批准《调查部关于重建国际关系学院的报告》,并决定将该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9年7月3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改变北京中医学院、中国首都医科大学领导体制的通知》,将首都医院医科大学改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9年10月4日,教育部与农业部联合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西北、西南、华中、华南、沈阳5所农业院校列为全国重点高校。(分别为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

注: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为1970年由哈军工部分院系内迁至长沙建立,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

四、“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大学

在1978-1981年间划定了98所重点大学之后,一直到1995年启动211工程,国内再未进行大规模的重点大学划定工作。

但由于98所大学的数量太大,结果就是谁也得不到重点建设。1983年5月15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所大学的校长联名上书中央,建议在现有的重点大学之中,再划定一批“重中之重”的大学,进行重点投资建设。这个建议后来被中央接受,但数量不是他们建议的50所,而是15所,而上述4所学校均为列入名单。

虽然“七五”“八五”期间最终确定的重点建设高校都是15所,但确定的过程却是颇为曲折。

1984年,国务院最初确定的“七五”重点建设学校是六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随后,国务院又增加了4所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

上述10所学校的名单正式确定,是在1984年4月2日国务院即批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将10所高等学校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请示报告》后。

1984年9月和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发文,又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五所学校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国防科研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统筹解决,并分别纳入年度计划和“七五”计划。而这五所学校的确定也有先后之别,前面四所是首先被确定的,西北工业大学则是最后一所确定。按照先后的顺序,这次确定的过程是6+4+4+1.

至此,“七五”重点建设的15所学校名单全部确定,虽然列了15所学校,但是重视程度却是有区别的,1985年5月29日,国家计委发文批复了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和西交五所学校的基建总体设计,并正式列入了“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北大、清华和复旦将在5年内获得1亿的重点国家投资,而上交、西交则获得5000万的重点国家投资,其余10家院校的投资实际并未得到落实。

1989年,上述15家学校再次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大学,按照确定的顺序是5+5+4+1,首先确定的5所学校仍然是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和西交。

正是由于“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院校确定的曲折过程,网上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说法有各种版本,而各家学校的官网上的介绍也不尽相同。

北京师范大学:“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

西北工业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

中国农业大学:1954年和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

回顾从1954年一直到“七五”“八五”的重点大学建设的工作,基本格局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1959年之后,就基本奠定了后面约30年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到1995年的211工程才改变:

1、对北方学校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南方高校,历次重点高校都以北方为主,这与现在的格局还是有很大不同。

2、除了北大、清华以外,人大、复旦、中科大、上交、西交几所综合院校一直是重点建设的对象,所以复旦、上交能有今天的地位,是长期建设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因为处于上海这个城市。

3、对于军事院校的重视程度远大于90年代以后的211工程,这是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能够迅速成长并长期维持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中农大、北医、北师大三所专业院校一直得到重点建设,这和211工程时的导向大不相同。

五、“副部级”大学名单

“副部级”只是一个通俗的称呼,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党委书记、校长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这些学校从行政上来说,还是厅级建制,其学校的学院院长都是视同于处级,非常务副校长也是等同于副厅级,只是党委书记、校长高配为中管干部。

学校的行政级别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学校学术能力和整体实力,但却直接反应了国家对学校的重视程度,是学校地位高低的直接风向标。国内目前的所谓“副部级”学校一共有31所(一共确定了32所,后北京医科大学被合并),一共分三个批次确定。

1992年首批确定了14所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由于1992年尚处于“八五”期间,与确定15所重点建设大学的1989年仅相差了3年,所以国内大学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14所大学和之前的“重中之重”建设大学完全重合。

国防科技大学虽然不在此名单中,但是属于副大军区编制,由中央军委直接管理,因此也等同于地方的“副部级”学校。

2000年增加7所大学:

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

2003年增列11所大学:

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

高考志愿填报数据查询



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
1、本站收集整理文章源自于网络分享,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并对此表示歉意。
3、相关数据请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各招生院校公布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