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分”与“等效分”是一回事儿吗?真不一样!
不少高考志愿指导专家广为引用的“等效分”概念,极有可能继续让考生和家长误入歧途,操作不当,造成滑档、掉档。
相同位次换算出往年的分数,它叫“同位分”, 还是叫“等效分”更准确?
举个例子: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科录取分数是560分,对应最低位次是9556名。2018年高考成绩揭晓,山东一位考生考了9500名,高考分数是584分。
那么584分与往年这个560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认为,这两个分数叫“同位分”比较准确,不能称之为“等效分”。
因此,同位分,就是不同年份取得相同位次(省排名)的考生所对应的分数。
等效分顾名思义就是把当年的高考成绩换算成往年的分数,这个分数就称为当年高考的等效分 。简单来讲就是录取过程中具有相同等效的录取价值。
“等效分”这个专业术语,最先出现在大学专业录取过程中。比如东北师范大学设专业级差,专业间级差为3分,某603分考生第一专业报高了,减去3分,以600分与其他考生比较,参与第二专业录取。这个600分,就是这位考生第二专业的“等效分”;如果第二专业仍未录取,则以597分的“等效分”与其他考生比较。
我们反对在报考过程中,使用“等效分”这个概念,是囿于很多考生和家长容易被误导,认为今年584分,与往年560分具有相同的“报考价值”,加上本来存在的“不浪费一分”报考的思想,容易产生顶格报考的冲动,轻则被动走调剂,重则组团滑档。
我们建议大家把它当成“同位分”来对待,现在政策一时一变,招生计划一年一变,“同位分”(相同位次对应的分数)往往并不具有相同的报考价值。
这一点,提醒家长们一定要认清。即便是招生计划不变,考生人数不变,政策不变,所有基本要素不变,也至少要做到“同位分”回撤三两分报考,从而提高选院校、定专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