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评价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招生情况,最终确定本次大学评价的对象为2727所高校(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30所、高职高专院校1466所、职业本科大学22所、中外合作办学9所。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评价的对象为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和435个本科专业;进入高职院校专业评价的对象为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和736个专科专业。
本次大学评价中,大学及学科专业的星级标记体系由5★+、5★、5★-、4★、3★、2★、1★组成,分别对应于大学或学科专业评价排名的前1%、1-5%、5-10%、10-20%、20-50%、50-90%、90-100%大学或学科专业。
1、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 一级权霪 | 二级指标 | 二级权重 |
政治标准 | 0.2 | 立徳树人 | 0.40 |
师风学风建设 | 0.30 | ||
治理与制度建设 | 0.30 | ||
业务标准 | 0.4 | 师资队伍 | 0.20 |
教学水平 | 0.45 | ||
科研水平 | 0.35 | ||
效益标准 | 0.4 | 学术效益 | 0.60 |
经济效益 | 0.20 | ||
社会效益 | 0.20 |
本次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与上一年度的指标体系有较大调整。在原有指标体系中,新加入了政治标准和效益标准,形成了以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结合的本科院校评价指标体系。
在观测点的选择上,首先,舍弃了SCI的数量指标,仅保留其被引数据,作为科研质量的观测点之一。其次,丰富了科研质量的观测指标,新加入了高质量期刊论文指标。最后,还新选用了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和国家级一流课程数的观测点,突出本科培养及教学质量;同时,采用了2020年中国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观测点,以提高生源质量的比重。
2、100强学校名单
2021排名 | 学校名称 | 2020排名 | 星级 | 地区 | 排序 | 类型 | 排序 | 双一流计划 |
1 | 清华大学 | 2 | 5*+ | 北京 | 1 | 理工 | 1 | 一流大学 |
2 | 北京大学 | 1 | 5*+ | 北京 | 2 | 综合 | 1 | 一流大学 |
3 | 浙江大学 | 3 | 5*+ | 浙江 | 1 | 综合 | 2 | 一流大学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5*+ | 上海 | 1 | 理工 | 2 | 一流大学 |
5 | 武汉大学 | 7 | 5*+ | 湖北 | 1 | 综合 | 3 | 一流大学 |
6 | 复旦大学 | 5 | 5*+ | 上海 | 2 | 综合 | 4 | 一流大学 |
7 | 南京大学 | 6 | 5*+ | 江苏 | 1 | 综合 | 5 | 一流大学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11 | 5*+ | 湖北 | 2 | 理工 | 3 | 一流大学 |
9 | 吉林大学 | 9 | 5*+ | 吉林 | 1 | 综合 | 6 | 一流大学 |
1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0 | 5*+ | 安徽 | 1 | 理工 | 4 | 一流大学 |
11 | 中山大学 | 8 | 5*+ | 广东 | 1 | 综合 | 7 | 一流大学 |
12 | 四川大学 | 16 | 5*+ | 四川 | 1 | 综合 | 8 | 一流大学 |
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4 | 5* | 黒龙江 | 1 | 理工 | 5 | 一流大学 |
14 | 东南大学 | 17 | 5* | 江苏 | 2 | 理工 | 6 | 一流大学 |
15 | 中国人民大学 | 12 | 5* | 北京 | 3 | 文法 | 1 | 一流大学 |
16 | 西安交通大学 | 20 | 5* | 陕西 | 1 | 理工 | 7 | 一流大学 |
17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3 | 5* | 北京 | 4 | 综合 | 9 | 一流学科 |
18 | 国防科技大学 | 15 | 5* | 湖南 | 1 | 理工 | 8 | 一流大学 |
19 | 同济大学 | 19 | 5* | 上海 | 3 | 理工 | 9 | 一流大学 |
20 | 山东大学 | 21 | 5* | 山东 | 1 | 综合 | 10 | 一流大学 |
21 | 中南大学 | 23 | 5* | 湖南 | 2 | 理工 | 10 | 一流大学 |
22 | 北京师范大学 | 18 | 5* | 北京 | 5 | 师范 | 1 | 一流大学 |
23 | 华南理工大学 | 29 | 5* | 广东 | 2 | 理工 | 11 | 一流大学 |
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6 | 5* | 北京 | 6 | 理工 | 12 | 一流大学 |
25 | 华东师范大学 | 25 | 5* | 上海 | 4 | 师范 | 2 | 一流大学 |
26 | 天津大学 | 22 | 5* | 天津 | 1 | 理工 | 13 | 一流大学 |
27 | 北京理工大学 | 30 | 5* | 北京 | 7 | 理工 | 14 | 一流大学 |
28 | 南开大学 | 27 | 5* | 天津 | 2 | 综合 | 11 | 一流大学 |
29 | 大连理工大学 | 28 | 5* | 辽宁 | 1 | 理工 | 15 | 一流大学 |
30 | 重庆大学 | 31 | 5* | 重庆 | 1 | 理工 | 16 | 一流大学 |
31 | 厦门大学 | 24 | 5* | 福建 | 1 | 综合 | 12 | 一流大学 |
32 | 电子科技大学 | 34 | 5* | 四川 | 2 | 理工 | 17 | 一流大学 |
33 | 中国农业大学 | 32 | 5* | 北京 | 8 | 农林 | 1 | 一流大学 |
34 | 西北工业大学 | 36 | 5* | 陕西 | 2 | 理工 | 18 | 一流大学 |
35 | 苏州大学 | 35 | 5* | 江苏 | 3 | 综合 | 13 | 一流学科 |
36 | 东北大学 | 33 | 5* | 辽宁 | 2 | 理工 | 19 | 一流大学 |
3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0 | 5* | 江苏 | 4 | 理工 | 20 | 一流学科 |
38 | 湖南大学 | 38 | 5* | 湖南 | 3 | 理工 | 21 | 一流大学 |
39 | 郑州大学 | 37 | 5* | 河南 | 1 | 综合 | 14 | 一流大学 |
40 | 上海大学 | 39 | 5* | 上海 | 5 | 综合 | 15 | 一流学科 |
41 | 南京理工大学 | 41 | 5* | 江苏 | 5 | 理工 | 22 | 一流学科 |
42 | 西南交通大学 | 44 | 5* | 四川 | 3 | 理工 | 23 | 一流学科 |
43 | 兰州大学 | 43 | 5* | 日肃 | 1 | 综合 | 16 | 一流大学 |
44 | 华东理工大学 | 46 | 5* | 上海 | 6 | 理工 | 24 | 一流学科 |
45 | 武汉理工大学 | 47 | 5* | 湖北 | 3 | 理工 | 25 | 一流学科 |
46 | 北京科技大学 | 45 | 5* | 北京 | 9 | 理工 | 26 | 一流学科 |
47 | 北京交通大学 | 48 | 5* | 北京 | 10 | 理工 | 27 | 一流学科 |
48 | 暨南大学 | 52 | 5* | 广东 | 3 | 综合 | 17 | 一流学科 |
4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55 | 5* | 陕西 | 3 | 理工 | 28 | 一流学科 |
50 | 西南大学 | 51 | 5* | 重庆 | 2 | 综合 | 18 | 一流学科 |
51 | 河海大学 | 50 | 5* | 江苏 | 6 | 理工 | 29 | 一流学科 |
52 | 南京师范大学 | 42 | 5* | 江苏 | 7 | 师范 | 3 | 一流学科 |
53 | 南昌大学 | 58 | 5* | 江西 | 1 | 综合 | 19 | 一流学科 |
54 | 华中师范大学 | 49 | 5* | 湖北 | 4 | 师范 | 4 | 一流学科 |
55 | 合肥工业大学 | 56 | 5* | 安徽 | 2 | 理工 | 30 | 一流学科 |
56 | 江南大学 | 53 | 5* | 江苏 | 8 | 综合 | 20 | 一流学科 |
57 | 华中农业大学 | 63 | 5* | 湖北 | 5 | 衣林 | 2 | 一流学科 |
58 | 北京工业大学 | 54 | 5* | 北京 | 11 | 理工 | 31 | 一流学科 |
59 | 浙江工业大学 | 64 | 5* | 浙江 | 2 | 理工 | 32 | |
60 | 南京农业大学 | 59 | 5* | 江苏 | 9 | 农林 | 3 | 一流学科 |
61 | 中国海洋大学 | 66 | 5* | 山东 | 2 | 理工 | 33 | 一流大学 |
62 | 陕西师范大学 | 61 | 5* | 陕西 | 4 | 师范 | 5 | 一流学科 |
6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0 | 5*- | 黑龙江 | 2 | 理工 | 34 | 一流学科 |
64 | 中国矿业大学 | 62 | *S | 江苏 | 10 | 理工 | 35 | 一流学科 |
65 | 华南师范大学 | 65 | 5*- | 广东 | 4 | 师范 | 6 | 一流学科 |
66 | 东北师范大学 | 57 | 5*- | 吉林 | 2 | 师范 | 7 | 一流学科 |
67 | 燕山大学 | 68 | 5*- | 河北 | 1 | 理工 | 36 | |
68 | 扬州大学 | 75 | 5* | 江苏 | 11 | 综合 | 21 | |
69 | 华北电力大学 | 67 | 5*- | 北京 | 12 | 理工 | 37 | 一流学科 |
70 | 东华大学 | 70 | 5* | 上海 | 7 | 理工 | 38 | 一流学科 |
71 | 云南大学 | 72 | 5*- | 云南 | 1 | 综合 | 22 | 一流大学 |
72 | 西北大学 | 77 | 5* | 陕西 | 5 | 综合 | 23 | 一流学科 |
73 | 北京邮电大学 | 71 | 5*- | 北京 | 13 | 理工 | 39 | 一流学科 |
74 | 宁波大学 | 76 | 5* | 浙江 | 3 | 综合 | 24 | 一流学科 |
7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83 | 5*- | 陕西 | 6 | 农林 | 4 | 一流大学 |
76 | 华南农业大学 | 86 | 5* | 广东 | 5 | 衣林 | 5 | 一流大学 |
77 | 中央财经大学 | 74 | 5*- | 北京 | 14 | 财经 | 1 | 一流学科 |
78 | 湖南师范大学 | 80 | 5*- | 湖南 | 4 | 师范 | 8 | 一流学科 |
79 | 浙江师范大学 | 82 | 5*- | 浙江 | 4 | 师范 | 9 | |
80 | 北京化工大学 | 79 | 5*- | 北京 | 15 | 理工 | 40 | 一流学科 |
81 | 福建师范大学 | 81 | 5*- | 福建 | 2 | 师范 | 10 | |
82 | 江苏大学 | 69 | 5*- | 江苏 | 12 | 综合 | 25 | |
83 | 广西大学 | 85 | 5*- | 广西 | 1 | 综合 | 26 | 一流学科 |
84 | 福州大学 | 73 | 5* | 福建 | 3 | 综合 | 27 | 一流学科 |
85 | 首都医科大学 | 78 | 5* | 北京 | 16 | 医药1 | ||
86 | 上海师范大学 | 84 | 5*- | 上海 | 8 | 师范 | 11 | |
87 | 深圳大学 | 90 | 5*- | 广东 | 6 | 综合 | 28 | |
88 | 河南大学 | 88 | 5*- | 河南 | 2 | 综合 | 29 | 一流学科 |
89 | 安徽大学 | 89 | 5* | 安徽 | 3 | 综合 | 30 | 一流学科 |
9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95 | 5*- | 山东 | 3 | 理工 | 41 | 一流学科 |
91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87 | 5* | 北京 | 17 | 医药 | 2 | 一流学科 |
92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93 | 5* | 湖北 | 6 | 理工 | 42 | 一流学科 |
9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96 | 5*- | 浙江 | 5 | 理工 | 43 | |
94 | 广东工业大学 | 104 | 5* | 广东 | 7 | 理工 | 44 | |
95 | 太原理工大学 | 99 | 5* | 山西 | 1 | 理工 | 45 | 一流学科 |
96 | 中国政法大学 | 97 | 5*- | 北京 | 18 | 文法 | 2 | 一流学科 |
9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98 | 5*- | 陕西 | 7 | 理工 | 46 | |
98 | 长安大学 | 103 | 5*- | 陕西 | 8 | 理工 | 47 | 一流学科 |
99 | 首都师范大学 | 91 | 5* | 北京 | 19 | 师范 | 12 | 一流学科 |
100 | 河北大学 | 100 | 5*- | 河北 | 2 | 综合 | 31 |
2021年的评价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仍然稳居前三,随后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这12所大学为顶尖大学(5★+)。
从排名前100强的高校进行分析:
首先,与2020年的中国本科院校排行榜相比,排名提升较快的院校有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5所院校。
其次,新进入100强的有2所高校,分别是广东工业大学和长安大学。整体看来,“双一流”建设高校表现很是亮眼。
第三,理工类大学数量最多,占46所;综合类高校其次,占31所;师范类高校排在第三位,有12所。
第四,省份地域分布不均衡,贵州、海南、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和西藏7省没有院校进入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