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目标

高考政策 高考资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高考制度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把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作为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的目标。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新高考改革针对高考制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率先在上海、浙江进行改革试点。结果到底怎么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评价一项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它的既定目标是否实现,利益相关者是否满意。课题组分析了新高考改革的五个目标,对学生、教师、校长、局长、高校等各利益相关方进行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表明:新高考改革社会反应符合预期,实践效果好于预期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调查发现这一目标得到了相当好的实现。考生、家长、教师对这一条的认可度是很高的。关于学科选考的理由,有80%以上的学生回答选考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或者是根据他们在某些学科上的优势来决定的。社会上普遍担心考生会为了拿到高分不顾学习兴趣而“避难就易”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新高考改革的第二个目标,是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引导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查发现这一目标得到了较好实现。目前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分数进行录取的学校比例还不算大,主要是在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学校内试行,但从上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大学实际录取学生的情况和浙江“三位一体”招收录取的情况来看,在按综合素质评价招录的学生中如果仅凭录取分数线的话,有20%的学生可能进不了他们现在所进的学校;同时,在达到录取线的考生中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不高,有10%左右没有被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已经释放出加强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

新高考改革的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外语一年两考,减轻一考定终身的压力。这一目标也得到较好实现。外语一年两考是一年多次考试的先声,外语也是相对容易保持考试信度的一门学科。从上海、浙江的情况来看,外语一年两考对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避免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而造成终身遗憾的情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调研中,有将近90%的被调查对象对一年两考持赞成态度。一年两考,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有趣的是,家长的担心远远超过子女的担心。而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已经考过还是没有考过的学生,对此都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心。

新高考改革的第四个目标,是通过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培养综合能力。这一目标也得到较好实现。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分科一直受到质疑,随着学科交叉发展、增强综合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批评高中文理分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新高考改革果断决定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从而彻底结束了高中文理分科的历史。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考生文理交叉率达到78%;从上海了解的情况来看,选择两个文科一个理科或两个理科一个文科,文理交叉率也在80%左右。对文理不分会降低数学区分度的普遍担心也完全没有发生。

新高考改革的第五个目标,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百分制转为等级制,避免分分计较。新高考规定语数外三门成绩分别计150分,选考上海是6科中选考3科计70分,然后转换成11个等级分,浙江是7科中选3科计100分,然后转换成21等级,目的是“避免分分计较”。此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第一,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的科学性有待加强;第二,人们对等级分的认同度也比较低,分分计较的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加剧。在新高考改革的五大目标中,这一目标未能得到较好实现。

高考志愿填报数据查询



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
1、本站收集整理文章源自于网络分享,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并对此表示歉意。
3、相关数据请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各招生院校公布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