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是以同一学科和相近学科专业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代表着未来招生录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目前,不少“双一流”高校已实行按大类招生的模式,一些一般本科院校也开始实行。然而,许多考生和家长对于大类招生的了解仍显不足,仅停留在“按类招生”的层面上,那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如何,志愿填报时要注意什么细节?
什么是大类招生?就是在本科教育中,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工作及培养工作,也即按照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后按院(系)统一管理,以学科大类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在学科或学科群范围里实施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在前一至二年按学科大类培养之后,由学生根据本人意愿、专业兴趣、就业去向等因素,以及社会需求和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再攻读二至三年毕业。通常,大类招生的高校在公布招生计划时,大多以“类”命名各专业,比如经济学类、机械类、中国语言文学类、计算机类等。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按照大类培养的都以“类”来命名。
报考注意
大类招生注重同一或者相近学科的基础学习,对于要继续深造或跨学科深造的考生来说比较有益,选择也较为灵活,而且在减少考生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等方面有着不少优势。那么,在填报按大类招生的高校志愿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了解大类基本情况
大类招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为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的考生提供了一个先了解后选择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选择专业又“一选定终生”的矛盾,使考生能够先进入大学学习基础课程和学科技能,后根据专业兴趣、个人特长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再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最好对专业大类的基本培养方向有一定了解,熟悉基本课程的设置、涵盖的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等,看其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辨清所含分流专业
在填报时,一定要看清目标院校的某些大类所包含的专业中是否有自己的意向专业。即使在招生计划中采用相同的大类名称招生,但其中包含的专业、具体的专业分流方式因高校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2018年在川招生的高校为例,东北大学的自动化类包含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专业,而东南大学的自动化类包含自动化、机器人专业2个专业;又如,湖南大学的经济学类包含经济学、财政学2个专业,而四川大学的经济学类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4个专业。不难看出,不同学校,以同一名称命名的专业大类,不仅可能包含专业数目不同,而且所包含的具体专业也不太一样。
二次分流看学分绩点
按大类招生的学生,进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通识教育后,会再次面临专业选择。一些考生想当然地认为“想选什么就选什么”,但实际上二次分流并非如此,而是要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则来进行专业分配。
一般来说,在专业分流的前半年时,高校会对专业近几年的就业信息、拥有的教学资源等进行分析,再对学生专业分流意向、各专业未来几年的就业状况等进行预测。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学院、老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多方资源整合使学生在专业分流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专业。比如,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在今年年初已公布了其2018级大类招生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实施方案。涉及分流的对象为2018级材料类学生,该院的专业分流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志向和特长,依据第一学年的总平均学分绩点,开展专业分流工作,并对专业分流进行引导与调配,使学院各专业教学资源相对平衡,确保学生培养与教学质量,保持学科专业的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