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准备工作指南

志愿填报 程老谈高考

高考志愿填报的流程、时间、入口等简单信息外,志愿填报最大的难度,最大的信息需求是在对各专业、大学及其背后的学校/学科实力、录取分数线、学习科目、就业方向及前景等信息的了解。

     高考志愿填报看似很简单,但是对于每一个考生和家长来说,是要从全国近3000所大学和近600个专业里面,选择跟考生兴趣方向匹配的、分数匹配的、就业前景可观的5-10个大学和专业填入表格,无疑信息量是巨大的,技术难度是很高的,所以需要提前几个月做准备。
     一般临近填报志愿前3个月时间,我们建议家长和考生做以下准备工作:
  • 3月
    先做基础信息的搜集和了解,熟悉国家和地方高考相关政策;
  • 4月
    根据模考分数及考生兴趣精准定位,初选一批目标专业和大学,形成备选志愿集。
  • 5月
    持续搜集目标学校和专业相关数据,不断调整优化备选志愿集,使之更贴合考生。同时补充志愿填报技巧和策略知识,如按冲、稳、保策略设计志愿梯度。

3月工作:志愿填报基础信息搜集和高考政策了解

1. 基本概念了解
       志愿填报涉及到的专业术语非常多,比如说批次线、调档线、录取线;平行志愿、顺序志愿;专业级差、专业调剂;分数清与志愿清等等。
这里将常用名词做个简要介绍:
       批次线:即大家常说的一本线、二本线,只有上了批次线的考生才有可能被调档。
       调档线:并不是上了批次线就能被录取,每个学校有自己的调档线。省教育考试院根据普通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一般为105%或120%)计算出应投档数,向院校所投考生档案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学校的调档分数线。
       录取线:由于院校在提档过程中是按照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05%或120%以内)提档,必然会有已被投档的考生不能被录取,某校某专业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
       一般来说,录取线≥调档线≥批次线。
       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
       专业级差:指部分招生院校重视第一专业志愿,当第一志愿专业不能被录取时,从第二志愿开始,分别从该考生总分中减去一定分数(一般为0-3分),再与其他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考生排队“择优录取”。
       专业调剂:专业调剂指当考生未达到所有所报专业的录取要求,而其他专业计划尚有空缺,如果考生服从调剂,即可被录取到其他专业。
2. 基本流程了解
       志愿填报时间、填报入口、填报样本、填报规则等填报流程必备信息,高考志愿填报都是在网上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提前了解全流程,避免在实际填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规则理解错误等不必要的情况,了解实际填报场景后在后期制定志愿集时也能对号入座。
3. 高考政策了解
       考生和家长对于国家和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例如2020年1月国家推出强基计划,取消已实行多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就是重大高考政策调整。考生家长都要了解当年最新政策动态。还要留意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专业等等基本政策信息。

4月工作:精准定位,形成备选志愿集

1. 精准定位
       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定位包括分数定位和专业定位。
       分数定位:分数是志愿填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把自己的分数,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的分数,两相对照,只有门当户对,对号入座,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专业定位:选专业是最难的。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感到迷茫、纠结。感兴趣的担心不热门,热门的担心分数不够,孩子想选A专业,家长想选B专业,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专业的选择是可以借助兴趣测试工具和专业数据搜集来进行,有了这些工具和数据做支撑,信息明朗,不是凭着猜测来做决定,家长和孩子也容易达成一致。
常用的专业测评工具有:
     霍兰德兴趣测评——能测量考生的兴趣匹配职业倾向,可参考报考专业类别。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八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通过该测评可以了解考生的能力水平和个人潜能。
     MBTI性格测试——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评工具。MBTI根据外倾-内倾、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判断-知觉四个维度,8个方面,分为16种性格类型。该测试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能为选择合适的专业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测试网上有免费链接,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2. 形成备选志愿集
     经过上一步,考生已经对自己的分数和适合的专业有了定位,了解了自己之后下一步就是了解专业和学校。如了解意向专业的学习科目、就业及深造方向、招生院校、各校同专业的差别等,了解意向学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等等。
     考生通过信息搜集和比较,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和专业,形成第一版的备选志愿集。

5月工作:持续搜集数据,掌握填报策略,优化备选志愿集

     志愿填报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调优的过程。因此,在第一版备选志愿集出来后,考生和家长可以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换意见,同时在6月直到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前,可以持续完成5月开始的专业、院校数据搜集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填报策略知识,尽最大努力实现在意向城市意向大学读意向专业的愿望。
一般来说,高考志愿填报可遵循以下策略:
1. 以专业为中心或以院校为中心
     高考志愿填报有两种情况,高考改革前各地一般规定N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6个专业志愿,院校志愿确定后专业的选择水到渠成,仍实行该填报模式(如上文志愿填报样本所示)的地区,建议以院校为中心。
     但是实行高考改革后的地区如上海、浙江,基本都采用一个专业、院校N所(可填30-80志愿不等)的志愿填报模式,这种情况就要以专业为中心。高考改革后的以专业为中心的填报原则是大势所趋。
2. 冲稳保分梯度
     保证能被志愿院校录取,不掉档,即“录取得了”,是志愿填报最低要求。尽量让分数不浪费,实现考分的价值最大化,即“录取得好”,是志愿填报的方向目标。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要遵循冲稳保三原则,根据分数梯度从高到底排列,志愿院校之间设置一个合理的分差,一般以3分为宜。如果要填报6所志愿学校,前2所可以冲一冲,可以填报2所往年录取分数线略高于自己分数的学校;中间2所求 “稳”;最后2所为“保”底学校。
3. 城市就大不就小
     除非特别心仪的学校,否则建议优先选择大城市。一般来说,同等级院校,大城市的师资、学习环境、学校资源及外部机会都会比小城市好得多,会对人的思维方式、眼界、观念等方面都有影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业机会也会比小城市大得多,不管是学习还是就业,从大城市转小城市容易,反之难度却大得多。
高考志愿填报数据查询



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
1、本站收集整理文章源自于网络分享,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并对此表示歉意。
3、相关数据请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各招生院校公布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