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方法(九科)

学业规划资讯 高三年级 高中教育资讯 高中阶段

一、语文

  高考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基础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针对以上内容,在语文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知识系统。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
  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2、要注重利用教材。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主干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像一些文言文、诗歌、文学常识等就是完全考查教材中的内容。而对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3、要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心态。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这就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能因为短期内成绩没有提高而放弃。只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习时多加些细心和耐心,成绩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4、语文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基础应用和写作。
  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做专项训练,这种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更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进行整合练习,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对于分值较大的作文写作来说,大家需要在复习中做好素材积累,与阅读融会贯通,并勤于练笔,培养个人风格!
  总之,第一轮复习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绩,并为后面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

二、数学

  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
1、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像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2、拓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3、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
  在平时练习或进行考试时,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4、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可以说是学好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并且在每年的阅卷中因为这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
  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题型、方法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自己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英语

  英语一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知识的一个回顾,并找出自己遗漏的知识点。一轮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 要认真回归课本
  英语考试中80%试题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而这一基础就是课本。弄懂课本不是光记住结论,而是要通读,即英语课文至少要达到念的通顺。
2、正确处理作业练习
  在处理作业上要记住两个原则:
  ①第一遍做不出来或做错就直接先放弃,但是要保留这道题。
  ②不仅是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要和课本进行互动,做完作业不要翻看答案,留到第二天把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如果不善于问同学,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课本或是答案,无论对错,看答案的过程中要尽量回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与别人差别点在哪里。这样,你不仅能提出更多的疑问,还能多一些时间来思考自己做题时的想法。
  同时,在基本弄懂一个章节后,一定要定期回顾,这样练习,远远要比大量的做题效果好的多。
3、利用好每一次考试
  复习阶段的每一次考试都非常重要。你需要做的是:
  ①根据你得分的部分整理当前会的知识,会做的题型。
  ②遇到丢分的内容要立即回归课本,看完课本后再做一遍。
  ③要努力回忆自己在考试时的想法,不会的题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会的题和当时的差距在哪里。
  考试复习阶段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每次考试的试卷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含金量很高,认真对待每次试题,会使我们的复习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英语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关键,但一种好方法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积极和老师、同学沟通,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解题技巧。

四、物理

  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一个不落,有所侧重。“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问题,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对于物理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很多学生看到力的分析就糊涂,不是落下某个力就是搞混几个力。所以,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光学、热学部分相对容易,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常常会忽略这部分内容。第一轮是唯一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如果在这段时间你没有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日后它就很可能成为你的高考失分点。
  相对来说,物理的解题是有迹可循的: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分析题目、限制条件、明确所求-列方程-检查。每一道题你都可以如此训练,当然对不同题目可以相应省略一些步骤。
  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大概有10种: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动量分析、能量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图像分析和数据分析。每一种分析方法都要熟练掌握。
最后,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还要注重以下几点:
  1、跟住老师复习,训练正确的思维方式。
  2、做题量要适中,在精不在多。
  3、总结题型,对应每种题型,记住其最快的解题方法。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建立错题集。
  5、把以前不懂、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加深记忆,还要对当天课堂内容进行集中复习,再就是在学习新内容前,复习之前的内容。

五、化学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1、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同分异构,烃及其衍生物,糖类、蛋白质、油脂,有机合成材料,物质的量及计算,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实验设计。
  高考化学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
  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六、生物

  生物这一学科总体来说,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且知识板块之间逻辑关系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生物的时候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对于很多概念的把握并不是很准确,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一轮复习的机会来推敲每一个概念,熟读教材每一句话。
  在总体上,一轮复习我们要把握的原则是: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加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建立生物知识网络。
  此外,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复习的同时借助可观察的现象将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到:
1、回归课本,高效复习
  无论是知识梳理还是习题讲评,知识点需点明课本出处,重点内容做好记号。重视课本上的图解、资料分析,可以把易混易错的内容编成判断题进行测验。熟记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避免简答题失分。
2、梳理知识,查缺补漏
  生物学科在梳理教材知识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②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
  ③通过一幅图、一张图表等材料,围绕该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并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查缺补漏。
3、基础训练,提升能力
  掌握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
  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知识点。这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
  建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知识网络图等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需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互相指导、互相促进。
5、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利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和做题;要重视实验,领会实验的设计意图,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稳扎稳打、把基础知识夯实,生物成绩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突飞猛进。

七、地理

1、牢固基础知识,狠抓重点
  一轮复习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牢固掌握的同时,也要抓住主干,对重点、难点进行主要攻克。
  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2、重视图表识记和运用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在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八、历史

1、全面复习教材知识
  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加以分析
  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九、政治

  政治是所有学科中与时事热点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科,在一轮复习的阶段,在背诵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要兼顾时事热点。
1、巩固基础知识,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对政治的复习,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第一轮的复习工作,对课本中基本的、核心的知识点要进行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另外,在政治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构筑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2、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和清晰的答题思路
  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构建政治与史、地、语、数等学科的联系,提高分析能力。另外,在一轮复习中,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和清晰的答题思路,将知识点与材料结合。

高考志愿填报数据查询



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
1、本站收集整理文章源自于网络分享,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并对此表示歉意。
3、相关数据请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各招生院校公布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