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心理课程 心理资讯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急速增长以及各种文化广泛传播,中小学生的思想、精神状态也随之变化,加上他们各自特有的年龄、生理特征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往往出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年龄不同,表现也不同。

一、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优秀生是指小学生中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深受同学的钦佩和老师的关爱。这些学生由于经常被奖励和赞赏,于是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如下:
表现1:心高气傲,争强好胜。
优秀生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同时,他们又往往比较争强好胜,尽管这一点让他们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但同时也由于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加之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进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其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表现2:猜疑嫉妒。
优秀生由于太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一旦被人超越,就极易产生嫉妒情绪,而这种心理的产生会让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表现3:恐慌脆弱,精神萎靡。
优秀生由于受宠,在生活和学习上极少遇到困难,很少受到挫折。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意志薄弱,心理上无法承受、无所适从,进而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表现4:消沉失落,自暴自弃。
优秀生因为经常处于被人夸奖的地位,属于站在高处的学生,因此他们往往无法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部分优秀生一旦因为激烈的竞争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进而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二、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他们由于个性顽劣,因此经常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其身上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结果长期如此,这些学生的心理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导致他们产生新的一系列问题。

表现1:消极放纵,内向自卑。
这是不同性格的后进生的两种心理问题表现。前者多是指那些外向型的后进生,他们因为成绩落后太多,随着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加大,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放弃心理。于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做出出人意料之举,甚至借机起哄捣乱。后者则是那些内向型的后进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他们虽然同样由于成绩问题丧失了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但内向的性格导致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个别学生因此变得越来越沉默。

表现2:抑郁孤独,紧张焦虑。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后进生因为成绩的问题,经常成为教师“关照”的对象。一些后进生由于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于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来往,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此外,一些后进生因为经常受到教师的格外关注,或批评,或吃“小灶”,但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于是就会产生极度的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以及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以及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
学生智力因素健全并有中等以上水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结构健全,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表现得聪颖、敏捷、富有想象力等。

2.情绪稳定性
学生有理想,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热情,做事有意志力,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不逃避;善于自我控制,有较好的耐挫力,对学习生活中碰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善于自我控制心理与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如遇到喜事会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
学生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学生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各项问题,学生能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而不逃避,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学生善于自我控制,有较好的耐挫力,对学习生活中碰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善于自我控制心理与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5.社会适应性
学生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对人的态度是正面(如喜悦、信赖、尊敬等)多于反面(如敌视、怀疑、畏惧、憎恶等)。学生可以尊重、关心、理解与相信和自己交往的每一个人;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
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又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刷牙,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等;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年龄特征相吻合。

高考志愿填报数据查询



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
1、本站收集整理文章源自于网络分享,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并对此表示歉意。
3、相关数据请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各招生院校公布内容为准。